探访汶上县神奇的“儒释道”集聚街区—尚书路
如今,提到古中都汶上县,最为著名的莫属国家4A级宝相寺景区,以“神圣佛塔、神奇佛牙、神秘佛光”镇寺三宝享誉四方。此刻,若是漫步汶上县城,拜访宝相寺院,聆听着晨钟暮鼓的回响,踏循着释迦牟尼的脚步,凝视着袅袅升起的烟火,畅想着悠悠众生的因果,一杯禅茶,一柱清香,放下贪与嗔,回归纯与真,不是超凡恰是脱俗。
宝相寺景区坐落于汶上县尚书路西段,尚书路位于汶上旧城正中,东西绵延1.5公里,南北宽为10余米,现为汶上海拔最高的街道,而提起“尚书路”却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汶上先后有四位尚书同朝为官,分别是:吏部尚书吴岳、兵部尚书路迎、户部尚书王杲和工部尚书郭朝宾。关于汶上四尚书有个妇孺皆知的佳话:明朝嘉靖年间,权相严嵩培植势力,安插亲信,使得江西籍官员在朝占近半数。一日朝罢,严嵩当着众位官员,大言不惭地声称:“满朝文武半江西”。一位汶上籍官员笑而应曰:“小县不大四尚书”,引得满堂喝彩。于是,“小县不大四尚书”的佳话流传至今,后人为纪念四位尚书的丰功伟绩和卓越品格,特以“尚书”命名街道名字。
更为巧合和令人惊奇的是,除了宝相寺以外,位于尚书路中段和东段各有一处关帝庙和文庙,现在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顾名思义,关帝庙是供奉关公财神的地方,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场所。尚书路关帝庙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积平米,主要建筑有庙门、武圣殿、配殿和寝殿等。虽然人人皆知文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但汶上文庙却大有来头。公元前年,孔子第一次为官即在汶上,名为中都宰,上任一年,行教化,劝农耕,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政美谈,汶上由此成为儒家思想治国理政的发源地和实践地。尚书路文庙始建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占地面积余平米,主要建筑有庙门、戟门、大成殿和明伦堂等。
众所周知,宝相寺始建于北魏,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真身佛牙,佛祖原名乔答摩名悉达多,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年,与文庙供奉的孔子(公元前—年)是同一时期的人。当今世界东西方两大圣人齐聚汶上,相视而望,而且处在同一街区,令人赞叹称奇,进一步凸显了汶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今,关帝庙、文庙与宝相寺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也使得汶上尚书路真正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儒释道”文化元素和活动场所的街区之一。
作为从前汶上县城比较繁忙的一条街道,尚书路曾经遍布着百货大楼、大型商场和机关事业单位,聆郎满目的各色小吃充斥着街头巷尾,成为上个世纪汶上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由于城市拆迁和新城建设,古旧的尚书路繁华不再,人流减少,整体显得有些萧条和落寞。目前,随着宝相寺佛教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壮大,关帝庙和文庙等中国传统文化场所也逐渐得到保护和重视,等待探索和开发。为加强文物资源的合理传承保护,集中统一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近年来,汶上文物管理部门不断加大文物保护修复力度,编制了《汶上关帝庙修缮保护方案》和《汶上县文庙现存中路建筑修缮保护方案》,正在不断开展两地的修葺保护工作。
下一步,借助“儒释道”三种文化资源同在一个街区的历史契机,在文物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汶上县还将针对关帝庙、文庙进行布展开放关,吸引道教、儒家等客源群体前来参观游览,真正与宝相寺形成景区串联优势和资源积聚优势。适当时机,以“儒释道”文化元素为载体,针对尚书路两侧建筑进行仿古改造,增设小品建筑和休憩设施,布局特色小吃、风味美食、地方特产、名优商店等经营业态,打造成为类似北京南锣鼓巷、福州三坊七巷、济南芙蓉街的中都文化风情旅游街区,在今后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中国佛都心灵之旅缘在汶上
我们等你来!
汶上县文物旅游局感谢您的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