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四川是大家眼中的天府之国,今天我们去宜宾的这个古镇转一转,它享有“万里长江第一镇”的每名,古镇的名字更有意思,是为了纪念一位平凡善良的女性。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的李庄古镇,自古以来就有“万里长江第一镇”的美名,沿江而建的小镇在长江的波涛声中,静静地走过了多年的岁月。南北朝时,李庄已是长江沿岸货物的集散地,桐油、茶叶等西南特产顺江而下,丝绸、陶瓷等江浙货物沿江而上,南乡北地的客商在这里往来贸易,南腔北调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古镇风韵。如今,在这座川南小镇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封火山墙,仍在为人们防风避火。层层叠叠的石板老街依旧人来车往,见证着古镇的历史与今天。来到李庄,行走在古巷里的石板路上,看着两旁错落有致的川南民居,和斑驳古朴的会馆庙宇,让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历史上,李庄曾经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商贸重镇,水码头上船只密布,客商云集。如今,繁忙的景象已经随着历史的脚步渐渐远去,但码头上发生的动人故事,却在古镇人的口中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南梁时期,李庄曾被人们称为“打渔村”。“打渔村”与下游的南溪县相隔30多里,中间既没有村,也没有店,往来船只停泊小便。拉船的纤夫们在湍急的江水边喊着号子,沿着江水逆流而上。只有一口气把船拉到“打渔村”,才能歇息。在“打渔村”码头附近有一座龙君庙,庙主姓李,当地人称“李氏姑”。辛苦往来的纤夫们常到龙君庙烧香祈福,祈求出航平安。看着纤夫们身上的褴褛衣衫,背上磨出的道道血痕,和眼中虔诚的目光,想到纤夫们每日如此辛劳,所得只能糊口,李氏姑心中很不是滋味。船工们到李庄来之后,她都给他们提供煮饭、缝补、洗浆衣服。在她的影响下,李庄的群众也效仿她,李氏姑就在船工当中流传开了,所以很多地方的船工都慕名到李庄来。一根线,一碗水,虽然所值金额不高,有时却能解他人燃眉之急。李氏姑的义举持续了数十年,这个长江边的小小渔村,也渐渐成为了纤夫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李氏姑去世后出殡那天,她帮助过的纤夫们从各地纷纷赶来,船只停满“打渔村”的码头,为了纪念李氏姑,大家一致决定,把“打渔村”的名字改为“李庄”。一个女人的姓氏,化作了一座村庄的名字,被人们世代铭记,乐善好施的传统,也就由此扎根在了这片土壤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3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