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招屈亭宋玉招魂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一统志》云:“宋玉、景差招屈原魂汨罗江,后入即其地立塔。”
《湘阴县图志》记:招屈亭,旧志:“宋玉、景差招屈原魂于此。”
《长沙府古迹考》记:宋玉招魂处 原沉渊后,玉伤而招之,所谓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是也。或谓玉缘荆楚之俗,施于生人,见原放逐,惧其魂,散不可复,还故托,帝命假巫,语以招之,盖尽爱以致祷,非招于沉渊,后也乡人累石记之,以志其处云。
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以四大美男之一闻名后世;但宋玉同时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楚国辞赋家,相传他是屈原的弟子,其中他的作品《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列入辞赋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世。如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深受《神女赋》的影响。
宋玉的文学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杜甫也有一诗,肯定宋玉的文学成就。其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曾经在楚王身边为官,但楚朝小人当道,政治生态恶劣;加上秦国大势已成,楚国难以抗衡,宋玉难有作为,眼见家国不幸,宋玉只能用辞赋来劝诫楚王,但均无济于事。
屈原沉江殉国那年,宋玉才21岁,据传屈原的死并没有引起楚朝同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