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汶上县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围绕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稳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力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财政“定海神针”的作用。
强化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定力
县级领导督办
汶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把绩效管理纳入全县“三重”(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工作体系,明确一名县委常委牵头推进;建立县级领导督导包保改革名单,明确县委常委、副县长督办。县委改革办将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改革台账,每月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印发至部门、乡镇。
配强机构人员
财政局设立了预算绩效管理科,配备工作人员,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有专门管专人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分管局长召集,相关预算管理科室负责人参加。实行联络员制度。印发了《汶上县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协调工作制度》,各预算管理科室确定了专人作为绩效评价工作联络员。
完善管理制度
以县委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预算绩效运行监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和项目支出评价工作规程,逐步完善1+N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筑牢全过程业务基石,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效力
启动事前评估
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自年起,所有县级拟新出台通过预算资金安排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均需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依据《汶上县县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重点评估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目前完成了县级促进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事前评估。
优化绩效目标
年起,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扩大到所有县级财政拨款安排的项目支出,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实现全覆盖。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原则,将绩效目标编制与资金预算同步安排。对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采取财政+部门联审方式,通过二上二下程序,提高了编报质量,实现了目标编制内容完整、要素关联、指标科学、细化量化。
做实绩效监控
制定了《汶上县县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部门单位对1-8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日常监控,县财政选择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监控。年监控资金4亿元,正在着手开展年绩效监控。
加码绩效评价
严格执行《汶上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加大项目评价力度。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对财政投资万元以上的社会发展类项目全部由部门开展自评,县财政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部门自评报告进行再评审,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部门项目重点评价全覆盖。加大财政重点评价。县财政选择一些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