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宁8月31日消息(记者王成林通讯员郭德志)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六统一”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基层医疗保障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医保服务站(所)”的要求,今年以来,汶上县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以“县医保经办机构”为中心、县级“医保服务站”为载体和平台、“乡镇医保所+村级服务站”经办管理和“医院+村卫生室”公共服务两条线为支撑,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医保服务“一站式、就近办、一次办”。
为了让“医保服务网”覆盖更加全面、便民,汶上在全省率先设立医保服务站,将8项医医院。4月30日,汶上医院、医院等5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将转外就医备案、门诊慢性病申办、谈判药品用药申报、职工生育津贴申报等8项高频民生事项的办理权限下放到医保服务站。服务站在医保局指导下办理业务,配备1-5名具有医保工作经验且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并统一安装医保业务平台系统,设置医保系统操作权限。
汶上县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飞介绍说,“医保服务站就是一个‘微型医保中心’,设立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下放的8项事项,平常全县月平均办理量高达件,原来需要医院和医管中心窗口才能办下来。”
首批医保服务站的运行成功,增强了汶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汶上县医疗保障局立即拓宽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倾力打造了“1+5+15”和“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代表经办机构县医管中心;“5”代表5处首批建立的“医保服务站”,“15”代表15处乡镇(街道)医保所。“一个中心”是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两条主线”分别是“县医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医保所--村级服务站(点)”、“县医保经办机构--医院--村卫生室”。这套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组织架构,将医保业务逐级分流,采用“就近办、一次办”的工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节约了办事时间。
除了创新医保服务模式,汶上县在医保扶贫方面也下足了“苦功”。首先畅通“信息链”,构建“数据网”,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信息比对机制、审核报批机制、部门协作机制,以动态管理和严格申请审核为基准,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同时,针对贫困人口信息动态调整,新增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即时帮扶人员、低保、特困人员及时纳入医保扶贫的保障范围等方面的问题,实行“筛选—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进行“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此外,对于贫困人员失联的、人员信息错误的、无参保缴费信息等7种扶贫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汶上县医保部门逐一制定了解决方案,提升“医保扶贫”的精准度。
截至今年6月底,汶上县年度低保人员人已全部参保;特困人员人已全部参保;按脱贫享受政策管理人员共人已全部参保,确保贫困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下一步,汶上县医疗保障局还将以“医保服务站”的建立为新起点,紧抓医保扶贫这条主线,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动医疗保障服务升级,健全完善基层医疗保障机构,更大力度普惠于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