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酒渣鼻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作者刘素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边住……”一首《我的祖国》,为什么久唱不衰?因为它用质朴的语言,唱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结婚时单位分给两间平房,还有一间厨房,是一个独门小院。小院在大院里面,一共住着七户人家,都是银行同事,皆单门独户。大院西边紧邻汶上县穿城而过的泉河,后面还有一条支流,可以说是两面临水,可谓“河景房”也。   大院里有一大片空地,刚入住时杂草丛生,齐腰深,后来,工作之余我们一起开荒种菜。开春,地里就撒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种子。不久,一个个浅黄的嫩芽从土里慢慢拱出来,满是希望与期盼。闲暇时间,我们会自觉自愿去地里除草、间苗、施肥、浇水。夏天,蝉叫声声,满院绿色,竹竿搭起的架子上挂满了豆角、黄瓜和丝瓜。下班时,路过靠边的一陇辣椒,不用下地,身体稍微向下一倾斜,一手扶着自行车,另一只手就会轻易摘下几个或绿或红的辣椒,不一会儿,院子里就飘出辣椒炒鸡蛋的香味了。秋天,收获的大白菜、水萝卜、胡萝卜,还有大葱和大蒜,足够我们吃上一个冬天。中秋节的夜里,月光洒满整个院子,梧桐树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家“兑”来的酒和月饼,苹果和石榴也一大堆,还有“规定”的每家两个下酒菜。   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住处啊,简直就像世外桃源。然而,如此美好的生活,却被一条河添了堵,让住在岸边的我们烦不胜烦。这条河,就是穿城而过的泉河。   我百度了一下泉河历史,据汶上县志记载,为了充分发挥泉河的防洪除涝和蓄水灌溉作用,从年至年连续根治和兴建桥闸,特别是年冬年春,全县以3万人大干天疏挖南北泉河,这对防洪除涝和拦蓄灌溉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粮棉稳产、高产,旱涝丰收。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泉河经常断流。昔日的河流变成了小溪,河床及两岸垃圾成堆,如遇刮风天气,废弃的塑料袋漫天飞舞。而汛期一到,泉河又变成了污水河。河面上不仅漂浮着垃圾,而且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漫天飞。   记得有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雨,致使河水猛涨,水面距离窗户不到半米。白天还好,夜里根本不敢睡觉。男人们彻夜查看水情,女人们则抱着孩子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这种胆战心惊的日子持续了六年,直到我家搬入公安局交警队家属院。   近几年随着旧城改造,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泉河两岸,老旧房子与遍地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依河而建的公园和鳞次栉比的楼房。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意盎然,秋天五彩斑斓。即使到了冬天,由于引进了南方常绿植物,一眼望去也不再是从前的秃枝一片、灰色茫茫了。泉河两岸蜿蜒的小路上,一年四季,早晨或傍晚锻炼的人络绎不绝。   我掰指算了一下,从结婚到现在,我搬家十一次,但每次都离泉河不远。几经辗转,如今,我家的房子仍然在泉河岸边,与著名的宝相寺风景区隔河相望。每天早晨或傍晚,我喜欢沿河散步,晨曦中夕阳下的光线最适合拍照,我拍的最多的就是河水中的倒影,绿树、高楼在水中清晰可见,特别是蓝天白云下的佛塔,倒影如梦似幻。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好多人都问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我答曰:“这是我的家乡。”曾经来过的远方朋友回复:“与从前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期待重游。”   美丽的泉河岸边有我的家,那里是我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泉河水始终在我的心里流淌不息。值班主编:王娟主播/后期剪辑:商靖然(实习)编辑:朱若彤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