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0.html

文/杨恒坡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泰山之阴,黄河东流。“大河向东流”,大汶河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向西奔流的河。两千五百年前,与大汶河有关,发生过感人的一幕: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论语·雍也》)

孔门十哲之一的闵子骞,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宁可不做地方行政长官,也要进德修业,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闵子骞之后的两千年,明朝中期,汶上这个不大的县城,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事情是这样的。万历一朝,朝堂之上,一江西籍官员志得意满,脱口而出一句“满朝文武半江西”。这位官员说得对。自北宋以来,江西文运大开,这和地域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北宋前期,文坛领袖是欧阳修,欧阳修是江西人。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江西老乡紧随其后,在文坛上闪闪发光,一时无两。南宋时期,江西也是名人辈出,如杨万里、文天祥等。当然,元朝没法说,因为蒙古族统治者是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到了明朝,江西也当仁不让,据有关资料,有明一代共考中进士人,占全国10.96%;明代共产生90位状元,江西就占去18名之多。明代比较知名的文人有解缙、汤显祖等。正当这位江西老兄洋洋得意之时,站在一旁的一位官员来了一句:“小县不大四尚书。”大家回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尚书郭朝宾?

汶上四尚书酒郭朝宾是汶上人,工部尚书。隋朝开启“三省六部制”,唐宋明清皆全部或部分沿用之。三省,谓“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六部”指“尚书省”领导下的“礼”“户”“吏”“兵”“刑”“工”六部,和现在的部委有相似之处。郭朝宾的话也是有根据的。自嘉靖年间起,汶上籍进士王杲、路迎、吴岳,先后分别任嘉靖、隆庆朝户部、兵部、吏部尚书。加上自己,不正好是“四尚书”?虽然“满朝文武半江西”,但汶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且是在短短的三十二年间,就有四人接连成为朝廷大员,其中,王杲与路迎还是同学。汶上人还没骄傲,你们江西人骄傲个啥?

这段佳话,直到现在还在济宁一带流传。

细细探究,“小县不大四尚书”也不是凭空来的,这应该和一个人有关:孔子。

孔夫子

两千五百年前,五十一岁的孔子任“中都宰”,成了“汶上第一任县长”。这是孔子第一次出仕,也是儒家治国理想第一次得到实践。这是一次辉煌的实践: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汶上古称中都,金人统治时期才正式命名为“汶上”。自孔子主政汶上,这里就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大诗人李白来“东鲁”(今兖州)跟裴旻学剑,然后到汶上投奔族兄,却遭到了“汶上翁”的取笑: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涂,获笑汶上翁。

(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人们看重的是耕读,而不是什么寻仙好道。当然,李白诗中的“汶上翁”未必就是“汶上的老翁”,“汶上”不过是指“汶水之上”,那时候“汶上”之名尚未形成;但肯定离“汶上”也不会太远。孔子所宰“中都”的遗址,其实也不是现在的汶上县城,而是在次邱镇。次邱原名“次丘”,清朝中期为避圣人讳而更名为“次邱”。什么是“次丘”?“次”是驻扎——孔夫子到这儿来过!后人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夫子的敬仰。无论是“中都”“汶上”还是“次邱”,这息息相关的三个地名,其实都有着浓郁的崇圣情结,都表明人们对先贤的永志不忘。也正因如此,汶上才一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读书人才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四尚书”的功成名就,当然首先与其个人努力密不可分,但谁能说没有孔夫子的流风余韵?

——满朝文武半江西,

——小县不大四尚书。

热爱传统文化,建设富强国家!

作者简介:杨恒坡,年出生。年毕业于济宁师专中文系,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爱工作,爱生活,爱写作。作品散见于《齐鲁文学》等刊物及《济宁文学》《文化济宁网》等网络平台。

来源

文化济宁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