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m/

晚会现场,兄妹俩为颁奖人杨利伟送上自家酿的蜂蜜。肖琳摄

“阿妈,我们回来了!”

6月11日,星期五,下午16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茶布朗镇然面村阳山组村民邱阿贝骑摩托从镇上接回了住校读书的一双儿女。放下书包,兄妹俩不约而同地冲向厨房,抱住正在做家务的妈妈——吉尔扎依嫫。

“阿妈,你坐下,我们来干。”

“不行不行,你们先把作业做了。”

“阿妈,我们帮你做完活儿,就做作业。”实在拗不过兄妹俩,坐在一旁休息的吉尔扎依嫫既习以为常又百感交集……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体育青少年节目中心承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正是眼前这对彝家兄妹——哥哥邱小华和妹妹邱萍萍。

山里幸福一家病魔突如其来

年,25岁的邱阿贝与24岁的吉尔扎依嫫有了自己的小家。邱阿贝是村里护林打火队队员,平时种玉米土豆、上山捡松茸,妻子做农活、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夫妻二人靠着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也有模有样。孩子们的相继出生,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邱小华、邱萍萍从小就很懂事,从不给父母添乱,小小年纪还常常给父母打下手。有了小弟弟后,兄妹俩还帮着妈妈照顾弟弟。

年,吉尔扎依嫫病倒了。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咽部有肿物,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危及生命。邱阿贝赶紧凑手术费,准备带上医院做手术。

可家里只剩下80多岁的母亲、13岁的邱小华、10岁的邱萍萍和6岁的弟弟,老的老,小的小,咋办?

父母外出治病“小鬼”来当家

“爸,家里有我和妹妹,放暑假了,我和妹妹能照顾好这个家,你放心陪妈妈去做手术!”邱小华像个小大人一样,想让爸爸放心。

尽管不放心,但也别无他法。邱阿贝和妻子请亲戚邻居多帮忙照顾家里,又把家里的大凡小事交代给兄妹俩,就出发了。

第一次父母离家那么远,时间还不短,兄妹俩心里也在打鼓。

第一天,在闹钟的催促下,兄妹俩起了个大早,一边按照爸爸的交代先煮猪食,一边手忙脚乱地做早饭。与奶奶、弟弟一起吃了饭,两人又赶紧喂猪。因为力气小,提不动整桶猪食,两兄妹只好每次少提点,多提几次才能把一锅猪食送到猪舍。

放羊、上山找柴、打猪草……一天下来,兄妹俩累得够呛。

几天下来,两兄妹已经很熟练了,但说到上山找柴还是心虚:爬上陡峭的高山对山里长大的两兄妹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找到柴后,要把柴砍成小段背下山。力气小,砍不动,背柴下山,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每次找柴归来,兄妹两不是累得不行,就是受了伤。

尽管如此,一想到对爸爸的承诺,两人就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每次打电话问家里的情况,他们都说好,还逗妈妈开心,邱阿贝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得知妈妈手术成功,很快就能回家了,兄妹俩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28天后,邱阿贝和妻子回到了家,看着家里一切都好,久久地抱着兄妹俩不松手。

学养蜂采松茸齐心奔小康

吉尔扎依嫫的病治好了,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还欠下贷款。邱阿贝成了全家唯一的劳动力。

看着父亲一个人忙里忙外,两兄妹意识到仅仅做家务还不够。

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松茸是大山对山民的恩赐,也是每年山民们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夏季,邱阿贝都会独自上山捡松茸。

年,哥哥自告奋勇和爸爸一起上山捡松茸,“一来多个人,就可能捡得多,多卖些钱;二来上山捡松茸,一去就要在山上住二十多天才能回家,我也是男子汉了,爸爸也有个伴儿。”13岁的邱小华跟着父亲带上干粮和简单的行李就上山了。

捡松茸很辛苦,住在用塑料布搭起来的简易帐篷里,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邱阿贝把自己多年来捡松茸的经验告诉了邱小华,然后两人就开始地毯式地搜寻。山里天气多变,大雨说下就下,两人晚上回到帐篷常常浑身被雨淋湿,生起火,把湿衣服烤干,第二天继续。邱小华没叫一声苦,一直和父亲在山上住了二十多天。年,邱萍萍也加入了上山捡松茸的行列,这年捡到的松茸比往年都多。

为了脱贫致富,邱阿贝还把高原蜜蜂引到家中饲养。兄妹除了承担家务,还帮着爸爸管理家中的蜂箱,驱赶马蜂保护蜂巢。邱小华为了保护妹妹,经常被蜜蜂蛰,脸肿得老高。

“现在家里养了20多桶蜂、17头猪、20多只羊。”邱阿贝露出了笑脸。如今,靠着党和国家的惠民好政策和全家人的齐心奋斗,他家搬进了新房,加入了养蜂合作社,收入逐步增加,日子也越来越好。

“我们会好好读书,让家里的日子就像我们自家酿的蜂蜜一样甜!”15岁的邱小华和12岁的邱萍萍对未来充满希望。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程宗萍李芳沁马楠加拉尔古

编辑/李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