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的苏州市,有一座古镇,叫做甪直(lùzhí)镇,它隶属于苏州市的吴中区,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甪直镇处在苏州的东南方向,北面是吴淞江,南面是澄湖,西面是苏州工业园区,东面则是南港镇。辖区总面积一百二十平方千米,总人口将近十四万人。看到“甪直镇”这个名字,很多第一次见到的人,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看成“用直镇”,而且这个“甪”字,很多人也并不认识。说起“甪直”这两个字的起源,其实现在有好几个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甪直也叫做“六直”。在当地方言中,“六”和“甪”是同音字。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甫里志》中有一段记载:甪直这个地方原来叫做甫里,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曾经在这个地方隐居,所以才有了甫里这个名字。后来,因为这个镇子里面有一条直港,通向六个地方,而且水流的形状像一个“甪”字,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甪直”。再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古代传说中,有一种神兽叫做“甪端”,它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很不错,于是就长期住在了这里,后来就有了甪直的名字。其实,甪直这个地方的由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一次笔误造成的。他和住在甫里的许自昌是好友,一次他拜访许自昌并一起作文,在写落款的时候,他不小心把甫里写成了甪里。于是,人们就将错就错,将甫里改成了甪直。那篇诗文现在还保存在保圣寺碑廊里。说起“甪直”这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大约在六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到了秦代,开始实行郡县制,在这里设置了吴县,现在甪直镇就隶属于吴县管辖。到了唐朝,又设置了长洲县,这个地方就又隶属于长洲县。在宋朝的时候,甪直镇现在的辖区,分别属于当时的依仁乡、吴宫乡和苏台乡。到了明朝的时候,这里曾经隶属于依仁乡、吴宫乡和苏台乡,到了公元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在六直富昌桥西南设置了巡检司署。到了清朝,公元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了元和县,甪直镇现在的辖区就分别隶属于当时的元和县。民国时期,在年,在这里设置了吴县,在吴县的境内设置了甪直乡。后来这里又先后隶属于吴县第十区、淞南区、吴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在年,将淞南区改名甪直区。在年的时候,改为甪直乡,年改成了甪直镇。年的时候,吴县变成了吴县市,甪直镇隶属于它管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