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工作者们,早早开启了一天的日常工作还未到8时,邱华便到达了她的上班地点——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村里几位早起的老人家早已在门口等候。她笑着与村民打招呼,拉开大门,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此时在广州的南端,南沙区东涌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孙兰兰医师,正背起医疗设备,与团队启程下乡,为官坦村的村民免费体检。她们的工作日常是广州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的缩影。基层医务工作者,是分级诊疗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守卫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感冒发烧就去拿药,受伤去简单地处理和包扎,平日里,人们太过于熟悉他们的存在,以致很少去感谢他们“润物细无声”的付出。邱华医生笑着说:“医院医术高明的医生,自己显得太过于平凡了。”正如广州“务实”的城市精神,分布在广州11个区的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岗位上默默、踏实地奋斗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从医誓言,守护了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健康。做得专业也做出人情味作为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唯一的一个医生,邱华每天身兼多职——看诊医生、取药员、护士和中医师,在平方米的空间内忙碌地穿梭,为常住人口余人的儒林村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这是她扎根基层的第10年。现在一切工作内容对她来说已是十分熟悉,与村民也都打成一片。但刚进村时,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回想起刚当村医时遇到的困难,邱华记忆犹新:新建立起的卫生大楼外观崭新,但医疗设备却不够完备。同时,“一元看病”模式也在那时开始试点。这是花都区年开始铺开实行的一项政策,通过“医保+财政补贴”的方式,让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只需缴付1元挂号费。若需注射,另交注射费1元即可。比起以前的高药费,这简直就像是“天下掉下的馅饼”。面对初来乍到的年轻医生,村民们质疑,这靠谱吗?邱华医生正在给村民看病如何获取信任,是邱华任职后的第一道关卡。一方面,她不断地普及这一模式,让村民们明白“一元钱也能看好病”。另一方面,她默默地做事,通过看诊、体检后的整理归档,逐渐完善村民的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提供帮助。邱华记起一次急救。在看病的时候,她发现前方一名候诊的老人突然不太对劲,表情呆滞,同时身体一侧已不能活动。她意识到老人家可能是中风了,立刻给他测血压、听心肺,实施急救并拨打救护电话。反应迅速的她使得80多岁的高龄老人及时得到救援,在中风后也平安无事,身体一点儿也不比以前差。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扎实有效的医疗服务,邱华逐渐被村民所信任。基层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包括人数多、病症杂等。如何做好服务,取得群众的信任,几乎是每个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孙兰兰(左三)与她的同事们在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宣传活动从广州医科大学毕业的孙兰兰医师,在南沙区东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刚满两年。孙兰兰说道,自己的起步也不容易,在她社区服务中管辖的近18万人的区域内,慢性病病人是以千为单位计算的,同时还要做好辖区内的儿童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管理等其他工作,这些都是巨大的数据和工作量。“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我们必须持有耐心和爱心来面对社区居民,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开展工作。”她说,医疗服务要做得专业,也要做出人情味。到托幼机构进行儿童体检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定位正在逐步调整: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做好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14项扩大为19项,其中增加的项目包括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这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城镇化的进程,年轻人外出奋斗养家糊口的同时,许多老年人被留在了家中。像邱医生服务的儒林村,老年人口便超过村总人数的1/6。这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04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