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落叶萧萧而下,随风舞一舞,然后落入大地,“亲吻”并拥抱着林间的“新伙伴”。     三个月前,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新田湾组的这片山林里,来了一群“新伙伴”,它们呈双叠层式、整齐地分布在林间,鸟儿和虫在它们周围歌唱,山风和阳光轻柔地抚摸着它们。包装出来的灰树花产品一段时间后,一簇簇灰色或浅褐色的“花朵”欢快绽开,一缕缕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这是我们村首次引进栽培灰树花,既紧张又激动,现在终于成功了!”水尾镇新场村党总支书记黄俊榜细细地观察着采摘好的灰树花,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以前水尾镇的主导产业是杂稻制种和烤烟。”水尾镇党委书记黄博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水尾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产业革命怎么干?产业选择怎么选?   立足林区资源优势,明确主攻方向,经多次实地调研,灰树花菌丝和子实体在水尾镇生长环境适宜,能较好的出菇。该镇便实施“林下特色种植”,主攻林下经济,破解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今年9月,新场村以每亩地元的价格流转土地余亩,率先在全镇实验试种灰树花植。目前,种植地共有两个,庙湾组大田种植60平方米,栽培灰树花菌棒棒;新田湾组林下种植面积共计平方米,试验基地林下用菌棒棒。   “我们收割完水稻后,大田就闲置了。前期,村支两委跟我们说,要流转我们的土地,种植灰树花,我们高兴啊。”水尾镇新场村村民邱元保说,田有了用途,自己就近务工,工资80元一天,有了收入。   从9月份引种以来,黄俊榜如今眼里心里都只有一件事,发展灰树花,做足林下文章。   “灰树花栽培,首先在水尾镇食用菌加工厂生产大棚发酵接种。”黄俊榜说,发酵接种二十天左右后,生产出菌棒个,再进入林下试验基地双叠层式栽培。每个菌棒出菌约1斤,按照市场价10元/斤,大约能收入2万元。   灰树花顺利种植了,但烦恼也紧随而来。栽培技术怎么解决?   “我们镇里有食用菌加工厂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灰树花生产率,村两委负责灰树花的管理,多渠道助力灰树花产业发展嘛。”黄博说,以后,林下种植的灰树花将变成加工厂加工生产的“主角”。灰树花亮相水尾镇扶贫成果展示大会几个月的精心付出终于迎来了希望。这几天,庙湾组大田种植的棒灰树花已经全部采收。共采摘斤,根据市场价10元/斤,价值约0.6万元。   水尾镇灰树花林下种植试验成功,村里还通过加工包装成产品,提升附加值。现在,很多商家纷纷打电话来要货,这两天一个四川的老板联系了村里,洽谈订购灰树花的事情。   欣欣向荣的灰树花产业,托起了水尾镇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此次试种丰收填补了水尾灰树花栽培的空白,对水尾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具有积极意义。”黄博说,根据省、州、县产业发展政策与形势,以及水尾镇的森林资源优势,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杨琴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余欢编辑徐然编审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