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
汶上县境内约在年前,即有华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于城东3千米的东贾柏遗址,是济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阶段。
著名景点:汶上宝相寺
宝相寺始建于北魏,唐名为昭空寺,宋真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敕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观光礼佛之圣地,赫为齐鲁大地名寺宝刹。
年3月15日在修葺八角十三层太子灵踪塔,在塔宫内隐世八百余年的佛牙、舍利等件佛教圣物,珍贵无比,特别是佛祖释迦摩尼佛牙显世,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寺中现存佛塔一座,为8角13层楼阁式砖塔,底层东、西、南各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塔高41.5米,精工细作,古朴典雅,造型优美而雄伟。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顶置黄琉璃圆葫芦塔刹,金光闪闪,故有黄金塔的美称。佛教圣物出土后,每年农历3月15日开展朝拜圣物的重大佛事活动,吸引众多佛界人士及游客前来朝拜。该塔充分体现了宋代汉族建筑风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宝相寺主要景点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礼佛广场和礼佛大道。
当地特产:汶上芦花鸡
汶上芦花鸡,山东省汶上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汶上县是汶上芦花鸡的原产地,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羽色和体型,高营养的肉质和蛋产品而驰名中外。早在春秋时期,汶上百姓就开始饲养。清朝光绪年间,汶上县志就有“汶上芦花大公鸡”的记载。历史上,汶上芦花鸡分布区域扩展到整个鲁西南及周边省区,商品鸡推广到全国各地。
汶上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体型呈元宝型,又称“元宝鸡”,羽毛丰满,尾羽高翘,体貌俊俏。雏鸡黑色绒毛,头颈白斑,喙及脚青或杂色。成年鸡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羽色,公鸡颈羽和鞍羽呈红或黄色,尾羽高翘,呈墨绿色光泽。
母鸡较公鸡羽毛颜色稍深,体型清秀美观。雏鸡黑色绒毛,头顶白斑,喙及脚黄、白色。头型有平头和凤头两种,冠型以单冠为主。喙黄白色,基部呈黑色。跖多为白色。肉质细密,娇嫩鲜美,皮肤白色,皮薄、皮下脂肪少、肌肉结实。蛋壳颜色为粉红或乳白色,蛋黄呈金黄色,色浓圆大,蛋清光亮胶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