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中,凤阳明中都遗址赫然在列。明中都遗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年)下诏书在自己的家乡濠州(安徽凤阳县)营造中都。然而在洪武八年(年)又因为劳力伤财为由下令停止对明中都的建造,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发现此时的凤阳明中都城市的大部已经建成,城墙、宫殿、祭坛、钟鼓楼……这些遗址都被发掘出来。

明中都布局图源网络

为何一个已经基本建成的城市会被弃之不用,停止建造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猜测一下。史书中关于凤阳明中都的记载都是寥寥数语,“临濠宫殿”、“凤阳宫殿”等等,其他关于凤阳明中都的记载寥寥无几,宫殿的规模建筑布局等等都没有记载在史书中。为何朱元璋会下令营建明中都呢?洪武元年(年)魏国公徐达北伐攻克元大都,中原的元朝旧势力被彻底的清除了。为了稳固北方的统治,朱元璋决定放弃金陵(南京)继续作为都城的计划,他先派人考察了宋旧都汴梁(今开封),但是此时的汴梁因为黄河水患和连年战乱早已经破败不堪。在经过朝野上下的长时间的讨论后,朱元璋以“前江后淮,有险可恃,有水可漕”为理由最终下决定在自己的家乡濠州建立中都,然而仔细想想,朱元璋在自己的家乡建立都城的原因还是在于对故土的留恋。而且当时开国功勋大多都是淮西勋贵,也就是和朱元璋一个地方的人,此时的他们早已富贵,回到故乡享受富贵的心思自然非常迫切。当时负责营建工程的是作为淮西勋贵首领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明城墙,图源网络

洪武二年(年)营建明中都的诏书下后,明太祖朱元璋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珍贵名材,都来到凤阳营建明中都。然而,因为修建明中都而征集了百万人口,而为了工程尽快完工使得人民劳役过重,使得当地的人民生活的苦不堪言,发生了“镇压法”事件,也就是当地的百姓在明中都的屋檐上用纸人木偶来诅咒的一种巫术。这件事在朱元璋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朱元璋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其节俭的人,下面因为修建都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一贯勤俭节约的朱元璋感到心神不宁,甚至后来祭祀时还特地忏悔:“役重伤人,当该有司,叠生奸弊,愈觉尤甚,此臣之罪不可免者。”恰逢此时,京里传来了刘伯温去世的消息,刘伯温当年就反对建都凤阳,说“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原因是”地势曼衍”。凤阳地区临淮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长期的水灾又导致土地盐碱化,粮食产量低。根本不适合作为都城。刘伯温的死让朱元璋大为吃惊,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八年,在当上皇帝的这八年里,朱元璋的疑心越来越重,本来他是让胡惟庸去看望刘伯温,没想到胡惟庸把刘伯温弄死了,刘伯温作为不是淮西勋贵的人,一直是朱元璋平衡朝廷势力的重要力量,而胡惟庸是淮西勋贵首领李善长的人,这样不免让朱元璋对淮西勋贵的势力产生怀疑。为了稳固朝廷势力,假如再回到凤阳,那淮西勋贵必然将直接做大,就没人可以管制了。作为一个疑心很重的皇帝,他决不允许淮西勋贵一直做大这件事发生。

明城墙图源网络

就这样,洪武八年四月,施就在中都城建设功将完成的时候,朱元璋下达诏书:停止中都城的营建项目。就这样,即将完工的明中都工程因为百姓的苦不堪言和朱元璋自己对淮西勋贵的防范而停止。到后来因为连年战乱和百姓迁移而逐渐废弃,变成了今天的遗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