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莲花镇史前文化遗迹董家崖遗址发现的短褶矛蚌。小墩山白灰面建筑、灶址、灰坑等遗迹。郎树德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这些遗迹大都湮没埋藏在地下。今年初,在甘肃陇文化研究会古文化研究分会组织下,我与任重远、刘可、阎东等老师赴秦安县莲花镇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这里有史前先民的房址、灰坑、陶片等。莲花镇董家崖遗址位于清水河南岸、南山半山坡上,在这里我们发现有史前先民的房址、灰坑、陶片等。一处是白灰面建筑,长约2米,稍一清理即露出向上卷起的墙体。相邻几米处是另一处长约3米的居住面,有上下叠压的五层,每层厚3厘米至5厘米,由白灰面、草泥土、红烧土、料姜石构成,每层地面光洁平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著名的大地湾遗址发现有同样的居住面,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年左右,莲花镇董家崖是第二个发现地。这不是一般的居室,应该属于高等级的建筑,是社会复杂化逐渐走向文明的标志。同时,这也说明莲花镇董家崖与邻近的大地湾遗址关系密切,可能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遗址的时代属于大地湾第四、第五期,即仰韶文化晚期及常山下层文化。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未在周边调查,估计这是一个仰韶文化晚期的聚落。根据目前暴露的情况,它不是一般的遗址,可能是清水河流域较大型的中心遗址。小墩山遗址位于清水河北岸、莲花镇的北山顶部。在新修乡村公路的断崖上发现有白灰面建筑、灶址、灰坑等遗迹,出土陶片有红陶篮纹、绳纹,属于常山下层文化,距今多年。考察中,莲花镇发现的短褶矛蚌,大地湾也有发现,但集中出现在大地湾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距今多年前。中科院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的鉴定报告指出:短褶矛蚌、劳斯珍珠蚌、圆顶珠蚌以及中华圆田螺形成的组合与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软体动物组合极其相似。这说明大地湾一带与南方桂林地区的生态环境相似。几千年前莲花镇也是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水草丰满,湿地湖泊众多。在文物部门的记载中,莲花镇发现的史前文化是齐家文化(距今年-年),主要有雷祖庙、田家寺遗址。秦安县博物馆收藏有莲花镇王湾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漩涡纹彩陶壶,甘肃省博物馆也收藏有类似的一件。此次考察基本可以确定董家崖遗址系仰韶文化晚期,将当地的历史提前了多年。短褶矛蚌现身于莲花镇,可能昭示着莲花镇应该有六七千年前的史前文化,我们暂时还未发现。小墩山遗址则须进一步确定地理范围,与庄浪公布的小墩山遗址是否有重合。通过此次考察发现,这两处遗址逐渐走入文物保护视野中,建议文物部门对这两个遗址及莲花镇一带开展深入全面的考古调查,条件允许时,对董家崖遗址进行正式发掘。作者/来源:每日甘肃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