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曝光 http://www.xxzywj.com/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27日讯近年来,济宁市牢记中央和省委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部署要求,始终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坚定扛起农业大市担当,围绕事关乡村振兴的六个关键问题,主动破难题、勇闯新路径、奋力走在前列。

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破解“才难引”

泗水县圣水峪镇鹿鸣村,在古代这里是专门用来养鹿的地方,因鹿的叫声响彻周边,故称之鹿鸣。以前,这里靠天吃饭,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鹿鸣村已“一鸣惊人”,成了龙湾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核心区。山东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晓晨投资1.9亿元创办了“尼山鹿鸣”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余万元,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阅湖尚儒研学基地坐落在有“山东省森林村居”之称的东仲都村,这里不仅可以研学旅游,还可以感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情画意。泗水县等闲谷艺术粮仓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彬,充分发挥自身项目和资源优势,吸引26名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加盟,创建龙湾湖艺术小镇、阅湖尚儒研学基地,落地合作项目33个,带动当地多名群众就业,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尼山鹿鸣”“阅湖尚儒研学基地”项目只是济宁市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宁市围绕乡村发展需求,精选乡村产业合伙项目,面向社会广泛发布合伙人“招募令”,量身定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就业有岗位、农产品有出路、村集体有收入,闯出了一条“引人才、兴产业、促就业”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市县两级共招募合伙人名,落地项目个、吸纳就业3.2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破解“谁来种”

今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济宁市“向阳花”家庭农场经营新模式,农场主马兆文是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流转土地亩发展粮食生产和休闲农业,吸纳会员余人。据统计,家庭农场亩均收益高出一般农户10%,家庭农场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30%以上。在“一花向阳”的同时,济宁市主动探索“百花齐放”新模式,把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了家庭农场联盟,实行抱团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有效提升了家庭农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济宁市围绕“谁来种地”这一时代之问,突出用好“三个抓手”。一是大力发展“马兆文式”家庭农场。二是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党组织带领群众做活土地文章,拓宽增收渠道,迅速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合作社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三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共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家,带动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产业结合,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破解“怎么种”

面对农村家庭经营分散、农民外出务工带来耕种困难问题,济宁市积极发挥供销系统组织体系完整、经营网络遍布乡村的优势,在全省创新实行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实现了耕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闯出了一条“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路子。仅供销系统,每年就托管土地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万亩次以上。

济宁大粮农业服务公司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的示范单位,该企业通过和农户签订订单,实行保姆式托管、合作式信贷、订单式销售,为农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连成一体,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覆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目前,济宁大粮农业服务公司在汶上县服务面积达10万亩,服务合作社14家、小农户余户。

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破解“产难稳”

济宁市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的同时,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和投资金额持续攀升、保持在全省前列,由年的新建42万亩、投资额5.5亿元,攀升至年的新建87万亩、投资额17亿元,到今年底,全市将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全市耕地的96%,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在破解“粮食稳产增产”难题上济宁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农田管理数字化。启动“数字农田”建设,实施“智慧机井”,推行刷卡智能灌溉,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常年稳定在97亿斤以上,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二是农田退水绿色化。济宁市南部为滨湖涝洼区,涵盖4个县区、万亩农田环绕南四湖生态保护区,农田退水存有南四湖和南水北调水体生态保护的隐患。济宁市通过不断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大力推进渠系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系统,实现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让高标准农田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兼具生活、生态功能,实现了“三生同步”。三是工程质量保险化。为全面破解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难题,在全省率先全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将无法确定归属责任人的公益性设施田间道路、容易损坏的出水口设施、隐蔽工程管道等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探索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保障的新路径。通过这三项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亩均粮食产量、用电量、用水量实现“一增两减”。

创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破解“芯要强”

嘉祥圣丰种业拥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库,品种数量仅次于国家库,拥有国家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朱健康等育种团队开展深度合作,拥有国内大豆、花生审定绿色通道资质和自主审定权,该企业已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大豆品种73个。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嘉祥县围绕“嘉祥豆种”品牌做足文章,全力支持种子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嘉祥县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科技良种制种基地”等,

济宁市不只拥有嘉祥县一个国家级制种大县,还有兖州麦种和汶上豆种两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济宁市认真落实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种业强省”的部署,矢志不渝做强种业“芯片”,趟出了“育、繁、推”的种业振兴新路子。济宁已成为了黄淮海区域最大的大豆种子繁育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大豆良种畅销安徽、江苏、河南等10多个省份,覆盖黄淮海65%的区域、长江中下游33%的地区,现在越来越多的“济宁种业”撒向全国。

创新优秀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破解“乡难治”

乡风文明是乡村灵魂,文化治理是善治之道。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对济宁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文化“两创”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济宁市以“八个融入”为总抓手,建立以文化人新机制;以擦亮“五堂”品牌为着力点,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精心打造“蒲公英夜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推动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更加和谐。

济宁市创新“和为贵”调解机制,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把“仁义礼智信”“礼之用,和为贵”等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着力培育“以和为贵,德化人心”的人民调解文化,创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集成打造便民高效的一站式综合工作平台,全市所有村居实现全覆盖,实现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全市成立了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专业性“和为贵”调解组织个,年均调解案件1.3万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