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孔媛媛通讯员张伟光胡克潜
他是环保领域的多面手,是同事眼中的热心人,是生态环保铁军的排头兵,他的家安在济宁市,却多次放弃回市里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11年,千百次奔波往返,无数次宿舍困倦,只因那份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不改,只因那份改善生态环境的执念不放。
9月26日上午,连续加班熬夜的董鲁光在办公室处理工作时,突然倒在办公桌旁,同事发现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1岁。80后、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参加援疆支教工作……在他的人生符号里,除了这些亮眼的字眼外,更有从业十余年孜孜不倦的工作格言,生前任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监察室主任、辐射科科长的他,用一腔赤诚守护着汶上的碧水蓝天。
董鲁光(左三)带队开展环境突出问题隐患排查,检查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守职责、讲原则
做环保的“把关人”
走进董鲁光生前所在的办公室,工作台账、文件资料、记事本等一摞又一摞,靠墙边整齐排列着五组铁皮橱子,上百个档案盒标注清晰、整齐码放,这是他的“战绩”,浸润着三千多个日夜的辛勤汗水和心血。
年,董鲁光考录到汶上县环境保护局,从此与环境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进环保局,董鲁光就被分配到监督管理科一线,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他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勤奋和悟性,在学中干、干中学,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这些年来,由他经手审批的规模以上建设项目个,主持验收的建设项目个,接受群众咨询余次,否决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30余个。从没出过任何差错,也没有一次投诉。
环评审批绝不仅仅能说不,更要善于说行。年秋天,浙江一商户在中都街道前小秦村租赁了中药材加工厂房,在本村及周边招工30余人去聊城培训,并定制了生产设备,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董鲁光在项目审批前察看现场时,发现烘焙车间距离民房较近,如果按照现有的设计无法审批,企业主一听就慌了神。
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背后牵动的是30多个家庭,这是民生问题,可不是小事。董鲁光拍着肩膀安慰企业负责人说:“别急,咱们想想办法。”在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后,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最终达到了审批条件,顺利落地投产。
“在每一个工作现场,鲁光都严格按照项目审批规范,严格把关、逐一查验。鲁光常说,环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我们从事的项目审批,就是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把关人’,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既要对企业发展负责,也要对生态环境质量负责。”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管理科科长房立新回忆说。
靠得住、冲得上
急难险重勇担当
“行,我马上去!”是董鲁光的口头禅,11年来,董鲁光不管是工作需要协助,还是临时查阅档案资料,甚至修理电脑、拖车,公事私事,不论哪里需要他,他都从来没有说过不行。
董鲁光本有很多机会回到市区去,这样就能更方便地照顾家人。然而,多年的生态环保工作经历,董鲁光深知生态环境工作的艰难,深感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渴望,以及企业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渴求。这些年,很多次机会摆在面前,有市级部门的提拔重用,有家乡政府抛出的橄榄枝,有身在一线城市的同学提出的高薪合作……面对这些机遇,他却始终放不下为之奋斗的生态环境事业,离不开前赴后继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
核辐射监管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年,单位新设立辐射科。当局里考虑负责人选时,董鲁光主动请缨,担起了辐射科科长的重任。董鲁光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体型偏胖,登高爬梯有些吃力。有些生产线的放射源安装点位置高,企业提出派人替他上去检测,董鲁光每次都是摆摆手,笑着说:“不用不用,我上!”
年,县里开展放射源清零替代行动,需要收储义桥煤矿的两枚放射源。大家都知道放射源不当接触的危害有多大,唯恐避之不及。“这时候,董鲁光第一个走上前来,熟练地穿戴好防护服,有条不紊地检测辐射值,然后取出放射源,存放至暂存库中。”汶上义桥煤矿工程师赵国防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整个过程中,为了避免现场人员受到强射线的照射,他一遍遍地提醒大家:“离远一点!再离远一点!”
为从源头上消除辐射安全隐患,董鲁光带领辐射科的同志,跑遍了汶上县所有责任单位。努力为百姓筑起辐射环境安全的“铜墙铁壁”。截至8月29日,汶上县最后一枚放射源安全送贮,至此,汶上县率先在济宁市实现无“核”县任务目标。成绩的背后,凝聚着董鲁光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他们的智慧和担当。
能吃苦、甘奉献
用“小家”成就“大家”
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董鲁光总是偏向于前者。他的心里装着工作,装着热爱的生态环保事业,却唯独顾不上家庭和自己。每念及此,他总是憨厚地对妻子笑笑:“等忙过这一阵子,我好好陪陪你们。”
听她妻子说,有时董鲁光忙起来几个星期都顾不上回家。孩子想爸爸,没办法就带着孩子去单位“探亲”。一个周末,董鲁光感冒发烧,身体很不舒服。但有些材料要得很急,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带着爱人和孩子赶到办公室。在他的指导下,妻子帮助上传完了所需资料。等忙活完,已经是夜里2点多钟,孩子早就在旁边的椅子上睡着了……
董鲁光平时早出晚归,一心扑在事业上,“孩子上三年级了,他接送孩子的次数一把手都能数得过来,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也不认识孩子的班主任是谁,作业更是没管过,照顾孩子的任务都是靠妻子和孩子的奶奶。”董鲁光的妻子丰会民说,我明白,他对这个家心怀愧疚,所以在家里他总是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能承担的家务活都承担,下班路上也总会拐个弯儿,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和女儿爱吃的菜。
做一件事不难,做成功一件事也不难,常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工作当使命,坚持做好每一件事,难上加难。但是,董鲁光做到了。作为生态环保铁军中的一员,董鲁光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他那激情燃烧,无怨无悔的意志和情怀,将激励着更多的生态环保人砥砺前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