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接种疫苗了吗?请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您家里现在几口人?有从省外回来的人员吗?如需要回来,请提前3天做好报备和隔离防护工作。”8月21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汶上街道大学生志愿者邓思蕊、李旭升在西门社区中都现代城小区入口处进行疫情防控摸排。这是汶上街道65个疫情防控点共同开展的“志愿服务敲门行动”,像这样的询问,他们一天要说上50多遍。
汶上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坚持全面覆盖、全体动员,为防疫宣传、防控动员注入新动能。疫情之初,汶上县发布《关于号召全县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募集全县“志愿力量”。支志愿服务队伍,余名志愿者下沉到战“疫”一线,协助各个村居(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往来人员登记、测温验码、秩序维护、疫情信息统计上报、消杀服务等工作。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汶上县军屯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敬老院老人包水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年以来,汶上县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重要工作,涌现出乡土讲师团、“小红军”讲党史、“银发宣讲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队伍,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开通“点餐式”百姓宣讲“直通车”,“上门宣讲”使党员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满足学习需要。汶上县采取新老宣讲员结对帮扶、乡土讲师评选大赛、现场观摩会等措施,对“乡土讲师团”等进行持续打磨提升,能讲理论政策、能讲美德故事、能讲惠民政策,群众愿意听、坐得住、听得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余场,打造了“红马甲+小网格”“夜间话吧”“你点单我宣讲”等一批叫得响、号召力强、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创新经验做法《做好“三篇文章”推动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同频共振》《“夜间话吧”成为群众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入选省文明办主办的《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案例》。
(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让老人拍手叫好)
(汶上县西门社区"学雷锋服务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汶上县不断完善“1+15+16+N”的志愿服务队伍模式,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余支,注册志愿者12万余人,常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功能,利用“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个,精准提供服务供给场(次),认领“微心愿”76个,有效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稳步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在满足老年人日常就餐的基础上,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汶上县培树、挖掘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公益妈妈团”“启扉·筑梦心计划”等20余个活动品牌遍地开花,为志愿服务增添“新引擎”。年7月13日,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中,汶上县《做好“四篇文章”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作为试点县交流材料在会上印发推广。(通讯员胡克潜张明)
来源:学习强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