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苗露通讯员孟焕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乌镇建筑古色古香的外观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不过,如今古朴的乌镇,因互联网而有了新的面貌。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互联网+”的概念已深入它的方方面面。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今天我当班”体验活动,第一站就来到了这个千年古镇中的“智慧法庭”。通过体验网上立案、现场勘验、送达、远程视频调解以及利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开庭等,让来访者切身感受乌镇人民法庭如何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通过“互联网+”为办案提质增效。网上立案实时反馈走进乌镇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白墙上挂着丰子恺的画作,天井之下摆放着几张木制桌椅,上面铺着素雅的蓝染布艺,满满都是江南水乡的韵味。这里会将民事纠纷调解与经济类纠纷分离在不同房间调解,调解间的装修设置也有所不同——民事的更为温馨,另一间则显得较为商务化。在立案中心,记者遇到了杭州京大律师事务所的沈枫律师,他正巧从杭州赶过来办理一起离婚纠纷。“原来一个案子至少来法院两趟,第一趟交材料,之后回去等待材料审核。如果材料符合登记要求,就要来第二趟缴纳副本材料。”沈枫说,自从网络信息化的操作平台开启后,律师能够通过网上立案节省时间,省去了多次奔波的麻烦;同时,还可实时跟踪案件受理情况,网上立案成功受理后可直接参加庭审。“有了网上立案系统,可以说是做到了%‘最多跑一次’。”“一般律师在浙江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上立案后,在信息无误的情况下,10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到来自法庭的反馈,整个过程是实时在线完成的。”乌镇法庭法警罗天伦介绍,乌镇法庭近年来推进“互联网+立案送达”,积极推进网上网下协同立案,充分利用律师网上立案平台,实现律师网上自助立案,年律师网上立案率已达60%。除此之外,立案窗口旁还设置了一个自助服务终端,通过触摸屏可以全面了解法庭概况、起诉流程以及司法公开事项,并可以通过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