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身边事儿#
张家口坝上不仅有如今的网红景观草原天路,更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在张家口张北县馒头营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废弃古城,因为城墙土色发白,远望宛如白带绕城,所以俗称白城子。起初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这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建,更不知道这是一座什么城。直到年,这座古城走进了考古专家的视野,元中都在湮没多年之后才重新为世人所知。年元中都遗址被列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中都是何人所建,又是在何时废弃的呢?
据《元史》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夺取帝位后,在上都开平即位,即位后就下令撤销开平的上都称号,调离军队,并遣散工匠,拆毁了开平城。元武宗登基10来天后就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旺兀察都之地就在今天的张北县城北,营建元中都的时间是公元年。
元武宗为什么要建立中都?我们知道,辽金夏元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有多京制的传统。元朝有四大都。元武宗所建的元中都与成吉思汗所建的哈喇和林以及忽必烈所建的大都(今北京)、上都(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一带)并称元“四都”。元朝建立后,相继建立了大都和上都作为统治中心。而张家口是连接上都与大都的重要枢纽,其中张北高居坝头,是扼守大都最关键的攻防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以元武宗要在此建都。
短短四年时间,金碧辉煌的元中都就崛起在坝上高原。元武宗在中都设数十留守官府,还设库存放钱币、金银器,元中都俨然又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然而四年之后,元武宗短命而亡。武宗的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这就是元仁宗,元仁宗继位之后立即宣布“罢城中都”,继而降格成为皇家行宫。
元中都的存在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其中也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元武宗的儿子就在此上演过兄弟相残的一幕。元文宗天历二年(年),元文宗以将帝位让给哥哥和世王束为由,将之从漠北骗回,兄弟二人在中都的宫殿里一连三天,大摆宴席,极尽欢洽。然而第三天晚上,哥哥七窍流血而死。发生在元中都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天历之变”。
元至正十七年(年)夏,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将元中都毁于一炬,这座在张家口坝上高原崛起的元代四大都城之一,仅仅存在50年后便化为了一片废墟。从此湮没六百多年。
如今考古发现,元中都遗址完全按照我国传统都城“三重城”建制营建,宫城、皇城、郭城呈回字形相套。整个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垣保存完整。宫城内共发现建筑基址27处,其中位于宫城中心的高台基址,是宫殿群主体建筑,正好位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宫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座宫殿基址居于宫城的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有排列整齐的柱础石,地表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元中都“工”字大殿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考古史的空白,对于研究我国宫廷建筑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元中都遗址是国内保存完好、时代单一、后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在中都遗址出土的近80件螭首属元代雕刻珍品,是国家一级文物。传说,螭为龙生九子之一,善于吞云吐雨,所以螭首为皇家建筑专用,在元代皇家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元中都的创建,彻底改变了坝上地区的历史地位,将有史以来中原王朝的北方疆界,变成了元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的中心。虽然元中都仅存世50年,却见证了生存不足百年的蒙元帝国恢宏史诗一般的血雨腥风,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元代文明印记。
来源:河北旅游TV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