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胡克潜刘景超高质量发展脉搏强劲,美丽乡村俯瞰如画,改革创新勇闯新路,民生工程暖人心……70年励精图治,如今的汶上,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改革创新还是党建民生,无不散发着新发展理念带来的新气息,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机。汶上人正以乘风破浪的勇气,披荆斩棘的斗志,无所畏惧的恒心,坚定地书写着新时代的新篇章。破旧立新永立潮头高质量发展处处现生机乘坐在高铁上的旅客也许想不到,使得列车平稳进站的制动装置会来自汶上县一家名为精良海纬的机车配件公司。目前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制动盘产品几乎全由他们生产,他们也是“复兴号”高铁制动盘国内唯一供应商。“成就离不开创新驱动4个字。”山东精良海纬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存科介绍。创新是企业立足和发展壮大的法宝,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汶上,依靠不断创新赢得生存空间的,精良海纬不是个例。5月26日,汶上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所承办的汶上首届品牌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开幕,相关服装院校及重点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共余人参加。年11月,汶上县依托县服装商会,协同上海东华大学,注册成立汶上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所,探索招才引智新模式,吸引高端人才,促进政、学、产、研深度融合,具有行业导向作用,引领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汶上县拥有国家级服装产业集群,为六万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世界上最先进的制衣技术在这里都能找到。”汶上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峰告诉笔者,目前,行业大部分都在做代工,仅仅依靠代工抗压能力低,产生不了核心竞争力,只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屹立不倒。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代工一件衣服利润是三四元钱,但制作自主品牌的服装,每件利润是15元左右,对于服装产业集群而言,这是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通过首届品牌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展示了汶上县自主设计的款式,本土企业设计制作的童装及校服广受好评,从“供汶上”一步跨入“供北方”的新台阶。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接到近20万元的订单,这也给杨峰及其团队以启示。“我们要成为中国北方知名校服生产基地,注重产品研发,打造知名汶上品牌。”破旧立新彰显的是主动变革的魄力和勇气,壮士断腕赢得的是永立潮头的境界。经过多年发展,汶上产业发达、基础坚实,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新兴产业“3+1”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级认定,发展空间广阔,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是“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7%;工业技改投资37.08亿元,同比增长58.3%,增幅居济宁市第1位。成绩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是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是不断积累的经验做法。汶上县围绕省“十强”产业,主动对接世界强、国内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在北京、南京、西安、青岛等目标城市举办了一系列恳谈会、推介会,一汽集团模具产业园、中国农批鲁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能源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等46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新引进中国供销集团农产品批发项目、强企业中能建生物质发电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先后与常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了山东省复材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汶上科技园、青岛人才科技工作站。新风光电子研发中心入驻济钢创智谷,成为汶上县首个“人才飞地”。一张蓝图绘到底乡村振兴,不只是“颜值”古槐黄墙红灯笼,鸟鸣水响古琴声。8月14日,笔者漫步在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艳阳普照,天空蔚蓝,犹如走进一幅飘着淡香的水墨画,很难与其“脏乱差”的前身联系起来。居弱图强,主动求变。年3月,古城村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半年后便初显规模,质量和速度背后是决策者对乡村发展的深度思考。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就指出,美丽乡村的美不能只是“颜值”的美,还在于产业的美、乡风的美,美丽乡村要突出美在乡村、美在田园的理念,彰显田园气息、文化品位,打造产业基地。因此,变美的古城村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不满足于村庄“外表光鲜”,而是力争做到让集体和村民兜里都有钱。古城村的优美环境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前来洽谈投资。上海一家农业技术公司与村里达成合作意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目前已投资0多万元,流转土地多亩,建设集农业示范、育种、无土栽培于一体的高效观光玻璃大棚。村集体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村集体以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入股分红、公司以资金入股分红、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村两委整合流转土地余亩,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及中药材种植基地,招引种植大户进驻,种植了决明子、板蓝根、乌豆、丹参等中药材。为更好促进村民增收,村两委牵头成立劳务公司,组织村民为种田大户及企业提供劳务,进行统一派工、集中管理,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产业项目带来的效益是乡村持续振兴的源头活水,古城村的振兴之路恰为汶上县提供了一个样板。汶上县成立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同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形成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汶上县确定了具有示范性、带动性、成长性的“一镇一带三园三企六区九基地”即“”项目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工作。示范项目聚焦农业“新六产”,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招引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强特色品牌。目前,汶上县乡村振兴项目库中,产业振兴项目有56个。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汶上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汶上与太原本来相距遥远,却因汶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一个暖心举动而紧密相连。今年6月,汶上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使山西太原某企业到汶上投资项目,但在办理股权变更业务时,该企业负责人因工作安排原因无法短期内来汶上办理面签。招商办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与汶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科室进行对接,经研究协商后决定,为该公司开启“绿色通道”,由汶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县招商办及项目所在乡镇有关人员赶赴太原上门服务办理面签业务。7月3日至4日,工作人员来到太原进行面签,在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及其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无误后,当场签字。5日上午,该企业顺利领取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得知此事后,该企业负责人激动得连声道谢。不断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帮办代办”只是汶上县改革创新内涵的缩影。过去的一年,汶上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推出体验式“一链办理”事项50项、“一次办好”事项项,办理时限大幅缩短,行政效率全面提升。改革创新离不开信息化手段。汶上县把“O2O”电子商务模式创造性地引入政务服务领域,构建精准、便捷、高效、智能的O2O便民服务新模式,让群众“线上”点单提诉求、干部“线下”服务马上办,走出“网上群众路线”的坚实一步。3年多来,全县共建立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4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