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5月7日讯(通讯员高文力)在济宁市汶上县城西,有个叫闫高庄的小村子,离城远,路不便,本来没什么名气,有名的却是省级软弱涣散村。然而,近半年时间闫高庄村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闫高庄的变化就要提起村民心中的“小刘书记”。“小刘书记”是汶上县水务局的干部职工,去年7月份成为省派汶上县次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名队员。他是一名复员军人,三十冒头,个儿不高,偏瘦小,曾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为尽快改变村面貌,后经组织程序,服务队推荐他任村支部书记。因为他年龄小,肯吃苦、能干事,心里处处想着群众,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小刘书记”。

扔掉自己“小算盘”

刘恩勇上任后,首先对“两委”班子重整,配齐配强,老中青结合,优势互补,组织力提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制订支部学习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与支委成员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支委会,大家各抒已见,谈想法、提意见,红脸出汗,班子成员敞开胸怀,都扔掉了自己的“小算盘”。支部一班人团结心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做好工作安装了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

为尽快扭转软弱涣散现状,从加强村级管理、促进村经济发展、增强服务意识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详细谋划,进一步凝聚广大党员群众力量,村内注重吸纳有生力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发展预备党员1名。成立村居环境整治党员突击队,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及村民志愿者共32人参与,动用工程机械3台、渣土运输车4辆,开展为期一周的村居环境大整治,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使闫高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百姓心中“有杆秤”

刘恩勇心里装着百姓,经常入户走访,了解百姓烦心、堵心事,掌握群众所盼、所需。为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他协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2万余元,对村主干道两侧余米下水道及自来水管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处理和饮水安全的问题。向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对接帮扶项目资金63万元,对村内平方米的路面加宽,对平方米的路面铺设沥青,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在村主道两侧种树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亮化、美化了村内街道。

他了解到,村“两委”办公场所长期租赁农家院子,且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随即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就建设党群活动中心及文化广场的事宜征求意见,得到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并向镇党委及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汇报,争取支持。他十分牵挂9户贫困户脱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