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2日讯近期以来,济宁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基层行暨“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实施理论惠民工程,着力打响济宁市百姓宣讲和理论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全力打造山东省“宣讲时间”品牌济宁样板,推动理论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化。
全程彰显百姓宣讲主基调服务群众更“近”了
济宁市、县两级先后印发了《“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统筹整合现有基层宣讲资源,市、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既让百姓讲又要讲百姓。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道德英模、致富能手、民间艺人等人才,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故事讲述、文艺表演、视频展示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简称“五讲六进”),让理论宣讲不再高大上,拉近了服务群众的距离。
创新创造理论惠民新模式宣讲效果更“实”了
各县市区、功能区积极探索理论惠民宣讲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在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语言上求真、求新、求变,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居民百姓传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宣讲效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
宣讲内容求“真”,更加真实感人。“五讲六进”的宣讲内容,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既真实、典型,又富有教育意义。医院援鄂护士长寻庆美抗击疫情宣讲报告《援鄂的故事》,从多个层面讲述了驰援武汉参加抗“疫”救治的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汶上县郭仓镇宣讲员郭瑾讲述“脱贫攻坚的独臂斗士”吴怀庆的故事,他身为残疾人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一步步发展自制面条产业,脱贫不忘回报社会,帮助其他贫困户共同脱贫,唤起了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的斗志,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
宣讲方式求“新”,更加丰富新颖。宣讲服务队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和宣讲主题,灵活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概念化”为“形象化”、“理论化”为“通俗化”。来自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的宣讲员王纪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落子”的传承人,先后编写出《奔小康》《好有好报》等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欢迎。梁山县成立“云平台宣讲团”,群众只要点击“济宁文明实践APP”,“云平台”就会根据群众需求安排对口宣讲,通过“点单派单”的宣讲新方式将宣讲内容精准送到群众身边。
宣讲语言求“变”,更加通俗易懂。百姓宣讲员坚持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汶上县次邱镇“乡土讲师团”团长、72岁的退休老教师高文忠,多年致力于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无论是在镇村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是田间地头,都能看到老人在宣讲现场活跃的身影。
着力打造特色亮点新品牌受众参与更“广”了
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通俗化,品牌效应不可或缺。各县市区、功能区致力于创新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宣讲品牌,注重概括提炼,不断总结提升,各地涌现出一支支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轻骑兵”,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宣讲活动中来。
全会精神宣讲独树一帜。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与“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结合、融为一体,市、县、镇(街)各级分别组建成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宣讲员从全会精神的“大处”着眼、从百姓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