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鲁光,男,年4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年参加环境保护工作,任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副科级干部、纪检监察室主任、辐射科科长,曾参加援疆支教工作,是济宁市“千名人才”。年9月26日上午,连续加班熬夜的董鲁光在办公室处理公务时,突然倒在办公桌旁,同事发现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41岁。
苍天呜咽,泰山犹泣;乌云垂泪,汶水含悲。
9月28日上午10时,细雨霏霏,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副科级干部、纪检监察室主任、辐射科科长董鲁光同志追悼会在泰安市宁阳县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数百人赶来为他送行。
一句句道别,诉说着大家的痛心与不舍;一行行热泪,寄托着众人的哀思和悲伤。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局长李伟泪眼模糊,哽咽着告诉记者:“我们局里来了两辆大巴,除个别值班的,大家都来给鲁光送行,这么年轻,怎么说走了就走了呢,太让人痛心了。”
董鲁光走了,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态环保事业。生前,他争分夺秒地奉献着自己,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竭尽全力驱污染治顽疾,呵护着那一方碧水蓝天。
他是党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各类执法检查一丝不苟,拒批污染项目铁面无私。
他是环保领域的多面手,敢于说不,善于说行,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企业项目审批、环境管理、产业升级中积极作为,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找到他,回答总是没问题、有办法,多少家守法经营的企业都在念着他的好……
他是同事眼中的热心人,乐于助人,团结同事,不管是谁,无论什么事,跟他打个招呼,“行,马上去”,就是他的口头禅。无论是帮同事修电脑、查资料,有急事“征用”他的私车,还是信访调解、临时替代,他从不推辞,随叫随到。
董鲁光(左三)带队开展环境突出问题隐患排查,检查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他是生态环保铁军的排头兵,作为济宁市“千名人才”的他,家安在济宁市,却多次放弃回市里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11年,千百次奔波往返,无数次宿舍困倦,只因那份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不改,只因那份改善生态环境的执念不放。
董鲁光走了,他以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他那激情燃烧,无怨无悔的意志和情怀,激励着更多生态环保人砥砺前行……
大爱如山,绿色发展的守望者
9月28日夜,记者赶到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走进董鲁光生前所在的办公室房间,只见靠墙边整齐排列着五组铁皮橱子,一张放有文件、通知的办公桌斜在一边,掉落在地上的座椅坐垫和擦桌布,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两天前、那一刻、回天无力……
隔壁办公室的田长征是第一个觉察到不对劲的人。
“那天上午大约11点多,当时我们办公室的门开着,突然就听到很沉重的呼吸声,直觉不对劲,赶紧跑过去,看到董科长已经侧倒在椅子上。我喊了两声没有回应,立即叫人并拨打了电话。救护人员不到十分钟就赶来,连续抢救了二十多分钟,也没抢救回来,早上见面还亲亲热热闹着打招呼的好哥们,说没就没了。”田长征一时间接受不了,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天,再讲当时情景,还是几度哽咽。
董鲁光的办公桌上,工作台账、文件资料、记事本等一摞又一摞,就连旁边的两张桌子也被他占用了,这是他的“战场”,承载着11年激情燃烧的青春与梦想。靠墙一整排档案柜里,上百个档案盒标注清晰、整齐码放,这是他的“战绩”,浸润着三千多个日夜的辛勤汗水和心血。
桌面上,泡好的茶水还没顾上喝几口,电脑上,登录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03.html